你們為什麼會選擇種植桶柑?從事種桶柑多少時間?
桶柑大約從清朝時期,祖先來台灣,就在這片山林種植,也是有經過許多改革,早期有種過相思樹做成木炭(中正山那裡還有百年相思炭窯)及茶葉,後來可能覺得比較合種植桶柑,從我祖父時代就開始種桶柑了大約100多年歷史了。
種植面積有多大?
山的面積有十公頃,但屬於自己種植的地大約有4公頃,我們這些媳婦是外來的,真正種植面積不清楚。
盛產期是什麼時候?一年約可採收多少?
盛產期大約在過年前二個星期,到清明節前結束,所以又稱「年柑」,每年產量不定,今年收成好,明年就會略差,樹也要休息;像近年來,也會遭山豬、果子狸、猴子、松鼠等天敵肆虐,去年就吃掉一萬多斤,今年若往山上再走一些,就會看到山豬吃的滿地的桶柑皮。假如在山上遇到山豬,牠是屬於野生動物,不要驚叫,也不要趕快跑,而是慢慢退後,不要驚動山豬,等退到一個距離後,再趕快離開。
目前其他地區有哪裡在種植桶柑?
我知道以前三峽一帶也有種,北投這邊是從士林一直延伸到興福寮一帶,都是種植桶柑,現在已經不多,因為南北交通發達,南部的水果大量進入北部,北部人工價錢無法壓低,成本不敷,加上年輕人又不願意接手,所以現愈來愈少人種,這裡還有一二戶人種,大屯里還有一些,而至善路也只是隨意照顧,種的人也不多了,若種的面積又小,收入不夠一家人生活。
一年之中的工作是什麼?怎麼分配?
其實做農的人,一年四季無休。桶柑是一年才採收一次,你還在採收的時候,接著開花又結果,又要修剪、施肥、割草、抓蟲等,有時還要防範天敵。
銷售的管道為何?
北部的產量少,大多自產自銷,目前都在光明路上自己賣。
桶柑好吃的原因?
南部或峨眉的桶柑,口味是甜甜的,因為陽明山是火山岩的地形,鎂礦多,加上早晚溫差大,形成草山柑獨特的風味,有酸有甜的果肉,是別的地方,吃不到的味道。
改用有機方式種植桶柑成本是否更高?
一般種植多以慣性農法,用除草劑、農藥,很容易除治病害,有機要用有機肥料,自己除草,人工的費用加上有機肥、有機認證...都讓成本提高許多,比一般慣性農法產量也會少一些,慣性農法肥料多,莖葉長得快又大,但比較粗沒有像有機植物的細緻口感。
種植最有成就感的事?
農夫沒有所謂的成就感。當你豐收時,同業同樣也是豐收,因此賣不到好價錢;當有颱風等天災的損失時,收獲不好,也賣不出去。
目前遇到的困難?
台北人工太貴了,光靠一雙手來做,真的很辛苦,南部多以平原居多,採收容易,但我們這都是山坡地,採收都要人工,臺北地區請人工的費用遠比其他地區來的高。
桶柑的收成為什麼愈來愈少?
大環境氣候的改變,種植也沒有像以前那麼好種,附近種的人少,動物沒有東西吃,就會來吃,人類是最低等的動物,牠們吃剩的才是我們吃的。
有機認證的方式為何?
台灣有十三家的驗證機構,會以土壤與水質決定是否有機,不能用除草劑。例如以前用動物糞便來當有機肥是需特別注意的,可能動物吃的飼料也會影響,像雞的飼料中很多鋅,豬的飼料中有銅,都屬於重金屬,以前土質檢驗鋅很高到達48,現驗只剩7~8,超過50就不能算有機農地。現在比較瞭解什麼肥料可以用,什麼不能用,像以前我們會用人的尿液或糞便來肥料,但人太多共同傳染的疾病,所以不能用,像馬的糞也不能用,因為之前馬有碳居病,會和人共通傳染,以前也曾經用過馬糞當肥料,自從知道以後,也不用了,避開傳染源,做農就是抱著一份愛護土地的心,我們都是過客,什麼也帶不走,但也不要留下不好的東西,多愛地球,若一直破壞,會讓未來的子孫生活的很辛苦。
覺得有機蔬果和一般蔬果有何差異?
有機蔬果比較有愛心。
會特別去購買有機蔬果嗎?
不會"特別"。
對"有機"的定義?
沒有農藥、沒有用一般肥料,就是比較有愛心。
後記
當我們詢問老闆,可否利用這次我們活動,參加這次採收桶柑,老闆直接說“不行”,因為台灣的蛇沒有冬眠,連她自己都對這些蛇,驚覺性不夠高,有一次,她和先生一起除草,先生告訴她旁邊有一條蛇,她卻覺得像水管,還有一年尾牙,天氣很冷,女兒幫忙採收,被龜殼花咬到,緊急送到有血清的榮總,才解除危險。老闆提醒我們,一般無毒的蛇沒有防衛,遇到人,會趕快躲,但有毒的蛇,牠有毒,所以,遇到人,不會躲,反而會採取攻擊,所以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