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安郁茜

安老師係一學富五車,氣質高雅的才女,曾任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建築系系住任、建築系教授,並致力於該大學台北校區就地整建工程,為一表現傑出的建築師。因此,邱再興先生即邀請他負責鳳甲美術館的室內設計,在其精心以極簡方式的設計特點襯托下,館藏的作品均能完全展現最美的風貌,尤其為因應該美術館係邱再興先生紀念曾為採礦工作的父親邱鳳甲先生而命名,特別在入口處保留一整片不經修飾的粗曠水泥牆,象徵著礦坑道的壁面,真是一匠心獨到,別出心裁的風格設計。安老師也就因此與邱再興先生夫婦結下深厚友誼迄今,在與其訪談過程中,她也與其他的受訪者一樣稱讚邱先生善良謙卑的為人,尤以對藝文推廣的無私付出精神,更是令人敬佩,是當今臺灣社會特別值得推崇的人物。

 

Q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

A:我是一位建築師,但有十九年的時間在大學教建築,同時也幫學校做整體校園規劃。實踐大學是我待最久的工作,大約有十七年,我替學校做整體校園規劃,然後看著建築師按照規畫把學校重整一遍,我們根據當代的學生的需要,學校未來的定位重新替學校改頭換面。離開學校後,我又開始了建築師、設計師的工作。

Q2:請問您平常的嗜好?

A:我喜歡看小說和電影,我還喜歡用手做東西。最近我和一群朋友在縫抱枕,說不上是繡花,我們把針和線當作畫筆和顏料來進行創作,也因為我們在這方面不是專業,反而跳開了限制,我們的繡工沒那麼好,卻能夠著重在顏色的處理,剛開始粗粗的可是越做越有興趣,所以任何用手做的事情我都喜歡。

Q3:您心目中的邱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A: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十分和氣。我覺得他是個很特別的前輩,他的專業和事業通通都是科技,如果講到他那部分的科技,我們完全聽不懂,但我們常常會忘記他這塊,因為他都是配合我們的。我認識邱先生是在2006年的當代美術館,當時有個兩岸三地的華人建築展,而我是策展人。當代美術館的謝館長和邱先生認識很早,邱先生是當時民間贊助代表之一,是謝館長介紹我們認識。我一直以為邱先生他位是收藏家,他對藝術、音樂非常愛好,因為他跟我們在一起都是在講這個,而我們的背景設計、藝術比較多的,學建築也要學藝術史、建築史,要素描以及藝術鑑賞,所以他是百分之兩百的配合我們,所以久而久之我就忘了他是個科技人。有一次參加他交大榮譽博士的頒授典禮,邱先生在演講時提到科技那一塊,我完全聽不懂,才想起他其實不是從以前就有機會接觸藝術、音樂及美學,完全沒有的,所以他透過很多努力,讓自己進到這個領域。而且他對於在這個領域創作的藝術家,有興趣,在努力的人他都是全力支持。這個是非常難得的。人如果只專注在某個領域就太單薄了,人的任務是很豐富的,所以我覺得邱先生是身體力行了這一塊,雖然是科技人,但是他讓自己大量的涵養在藝術的範疇當中,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示範。

Q4:鳳甲美術館是您設計的,請問在設計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

A:我很榮幸受到邱先生的邀請,負責鳳甲美術館的室內設計,我特別有興趣是因為鳳甲美術館是個社區美術館。我們走遍世界,最讓我感動的往往是社區美術館,因為它跟人的距離最近,如果它發揮了社區的功能,那就是件最美麗的事。因為社區美術館比較不像大美術館那種殿堂式的風格,大美術館的藝術品往往給人種距離感,而社區美術館的好處就是鼓勵你去接觸、去嘗試。美學的教育就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好的美術館是要讓人接近的,所以你會發現鳳甲很多活動都鼓勵你去摸去碰,讓你參與,這是一個社區美術館最有價值的精神。每個社區美術館跟每個創始人以及社區會有不一樣的個性,所以我請教了邱先生鳳甲美術館命名的由來,得知邱先生的家人有好幾位都從事採礦的工作,直到礦坑災變家人才停止這個行業。鳳甲施工的初期我看到拆除了表層磁磚的粗造牆面,突然很感動,就問邱先生可不可以門廳牆面不要再貼面材,就留這粗造的樣子,因為它的質感有一種溫度。太光滑的裝潢會給人冰冷的感覺,我們需要的正是溫暖的感覺,也希望人一進美術館就感受到這份最溫暖。我在暗暗的工地裡感到礦坑的粗造,進而想到邱先生的家人在礦坑裡開礦是在開採大自然有價值的礦物,而邱先生他在贊助的藝術家、耕耘的社區美術館在芸芸眾生中開啟美學價值彷彿是在開採另外一種礦。當然,邱先生就同意我這麼做了。在空間安排上門廳進來可以看到像家裡書房般的圖書室小小的書房中,讓人可以把書放在小中島上慢慢翻閱。我希望把最大的空間留給展覽,扣掉辦公室、庫房、教室…儘量拉大展示空間,並保留彈性使用的機會。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社區美術館就應該保留大量的彈性功能,因為不知道將來的展覽會是什麼樣子,就應把它打造成一個很好用的、功能性強的舞台。除此之外的工作就是妥善安排鳳甲的館藏收納系統、保全系統、照明系統、演奏會聲音……,以及釐清未來發展需要;所有的設計都盡量低調,因此花了不少功夫處理細節。

Q5:邱先生推動藝文歷程,與你之間的互動為何?

A:我們沒有一起辦過活動,大部分都是來參加這裡所舉辦的活動,如春秋樂集、手作課程。

Q6:您認為藝文水準之提升對建築設計文創產業有什麼影響?

A:這個影響太大了!所謂藝文水平的提升它是一個很大的範圍。我覺得國民的美學素養提升絕對有助於國家發展,過去我可能只會覺得它有助於文化發展,但現在全世界的經濟都鎖在美學上,例如:在商品上貼心的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富有善意也是美感的一種。透過任何方法讓我們國民變成美感很好的人,我覺得不只是建築而是在各個產業上都可以提升競爭力。藝文可以提升我們的美感經驗,這樣我們民間的習俗才會感人,因為民間習俗也牽涉到許多美學,如廟會時廟公的穿著、遊行時的轎子如何設計、八家將的步伐如何更神氣……等等,這些都需要美感經驗提升它的尊嚴,唯有在提升了美學層級之後,大家才會更投入這個活動。所以藝文活動的提升,對所有面向都有幫助,由此可以知道社區美術館的重要性是無可取代的!而鳳甲美術館是一個非常活耀、重要而方向正確的美術館!

Q7:請問您對地方與國民小學推動藝文活動有何建議?

A:我覺得應該讓立農國小跟美術館更密切的合作,然後作為其他的國小與美術館的示範看。並應藉由一個長期的紀錄,看見美學培育的重要性,讓民間的影響力擴大,並引進官方的資源。我覺得國小能利用鳳甲美術館這個資源其實是非常幸福的。

Q8:鳳甲美術館對藝文提升影響頗巨,請問您對於它未來的推展有何期許與建議?

A:我覺得鳳甲有兩個特色,第一是它是一個社區美術館,第二個是鳳甲美術館最具價值的館藏是刺繡。另外,鳳甲美術館同時也是個音樂廳,春秋樂集也是它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果鳳甲美術館可以夾著這兩種資源再融入新的多媒體元素,將這些資源搭建與社區的教育單位、鄰里機構的橋樑,就可以增加社區的認同感。

學生心得


安老師是建築師,也是實踐大學的教授,她教書的19年中,有14年在幫學校做整體校園規劃。安老師平日的喜好是看小說、看電影和手作,她認為手作雖然會比較耗時,但多花一點時間製作反而可以做出更精細、更獨特的東西。安老師與邱先生是多年前在當代藝術展中認識的,她覺得邱先生人很好,不但很配合,還全力幫助喜愛藝術的人們,我覺得邱先生真是結交甚廣呀!安老師在設計鳳甲美術館裝潢時,有件印象最深刻的事。因邱先生的家人是礦工,有一次安老師來到鳳甲美術館查看裝潢進度時,她突然覺得牆壁上的磁磚拆除後留下的水泥牆,在這暗暗的工地裡很像礦坑,因此她決定要把這面牆保持原樣不再修改,使鑑賞者感受在礦坑裡的錯覺。參觀過其他美術館的我覺得安老師精心設計讓鳳甲美術館別樹一格。
安老師認為鳳甲美術館有兩大特色:第一,因為它是社區型美術館,所以和民眾較為親近,;第二,鳳甲美術館除了展藝術作品外,同時也是音樂館。鳳甲美術館不但比別的美術館多功能,還常常舉辦藝文活動,使民眾更貼近藝術文化,提高住民的生活品質。(欣儀)

今天我們來訪問安郁茜老師,她是一位建築師,其中19年有在學校教建築系也替校方做校園重整,喜歡看小說或做一些手做,也非常喜歡刺繡,邱再興爺爺在安郁茜老師的心目中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長輩,邱爺爺對藝術的熱忱時常讓安老師忘記邱爺爺是個電子人。安郁茜老師跟邱再興爺爺一開始是邱爺爺請安老師來設計鳳甲美術館的室內設計,安老師一聽到是要設計美術館而且是社區美術館心中燃起極大的興趣,要設計一座邱爺爺為紀念父親的美術館還要貼近生活的社區美學的『鳳甲美術館』,當初在設計鳳甲美術館時看到拆除到一半的水泥牆突然覺得好像邱爺爺口中父親跟兄長往年辛苦工作的礦坑,於是安郁茜老師以這個理念說服邱爺爺保留這面牆原始的面貌,讓鳳甲美術館更添加一種溫度,這面牆在我們上次來訪鳳甲美術館就已經引起我極大的好奇心,今天聽到安老師這樣的理念,讓我忍不住一直停留於這面牆前。
今天訪問了安郁茜老師,安老師是對美學非常細膩的室內設計師,在設計鳳甲美術館也留給將來展覽的藝術家很大可以推廣自己作品的美學空間,鳳甲美術館最有價值之處就是很多活動都是要自己去接觸自己去參與,而且安老師說藝術無國界,藝術真的可以提升國際觀,安老師也非常認同我們從校園推廣藝術,讓這一點點微薄的力量推廣到讓學術界看到我們,讓這股力量更加強大,在創造更多藝術人才,讓這個世界更美,讓更多人看到美學,這條路很長、很難,但有安老師今天的鼓勵更加讓我們有更多的勇氣走下去。(葦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