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想

 

    昨天原本要和姵樺、玥萱&張琬貞老師去大屯里拜訪里長,只不過玥萱不能去,真可惜。張老師說很快就到了,但我們卻走了一段長時間的山路,姵樺到最後還有點暈車,還好沒有很嚴重。一段時間後,終於到了大屯國小,聽說位在國小附近的里辦公室卻沒有出現,又繼續往前行駛,看見當地的學生向他問路後才知道這兩處間距離並不短。感覺又過了好久,終於

    到達目的地的"上方",還要再走個斜坡才能抵達,且天空還下著雨,要拿著雨傘行動,有點不方便...。我和姵樺共撐一把小傘,邊走邊看著水流"賽跑"~還滿有趣的!

    在遠方便看見里長熱情的向我們招手,一進辦公室的們更是準備好了椅子請我們坐下,真是親切熱情,怪不得能當十幾年的里長。
    訪問工作開始了,由於之前都負責訪問的玥萱不在,姵樺又要記錄,就由原本負責錄音&補充的我來擔任。一開始超緊張的!很怕一不小心就講錯或有口誤。雖然老師也有幫忙,但真的好可怕...幸好最後沒有出什麼大錯,訪問活動進行得十分順利,里長還送我們一人一瓶"橘子精油",太感謝里長了!不過回程比預計晚了許多,在山上又沒訊號,無法和家人聯絡,讓他們擔心了! (宜宸)

    請問您做里長的工作多久了?住在這多久了?
    里長做了十一年了,土生土長住在這裡四十八年,從我父親開始,就在這裡種桶柑到現在目前還有500~600坪,著重無農藥栽培,雖然還有種桶柑,但主要工作以輔導在地農民推廣和研發為主。

    這邊居民大都以什麼工作最多?
    工商農都有,目前一半以上還是以農為主,挨家挨戶都有耕種,只是種多種少而已。

    你了解這邊以前有多少人種?現在還有多少家種橘子?
    幾乎每一戶都是種桶柑,橘子務農大約有300戶,目前大約只剩八十戶。

    你知道桶柑的名字由來嗎?
    早期從華南地區引進,不論是華南或是我們台灣種植的桶柑,多為外銷日本或東南亞,為了方便運用,用桶子來裝運,所以稱為桶柑。陽明山的橘子,是因為總統蔣公命名草山為陽明山,陽明山是以陽明山公園為主的地區,陽明山名氣比較大,陽明山的桶柑,其實都是大屯山系種的桶柑,陽明山只是一個小區塊。

    桶柑如何種植?
    桶柑種植,以金桔枝「嫁接」桶柑的枝來種,因為桶的籽,是多胚,沒有辦法以種籽來種,目前我們都以這樣買小棵來種,三年成熟的果實叫寄生,小棵小棵的,等第四年才有果實可採,七、八年可盛產,桶柑一棵樹可以長到三、四十年,老欉的果實,好吃,肉Q軟,但果實小。

    陽明山桶柑和一般橘子有何不同?
    第一、桶柑種植最好的高度是海拔300~600公尺的高度
    第二、陽明山的火山地質,自動排水,土質肥沃
    第三、有好的山泉水來灌溉
    第四、優勢的地理環境,全日照,東中從正山昇起到西邊淡水河,太陽落下,都可以飽用陽光的照射,蔬果只要是全日照的,都會非好吃。
    第五、精油質達到3.53,一般只有2,手輕輕一剝就可以聞到果香,是和一般橘子不同,甜中帶微微的酸。目前自己有研發出桶柑精油來使用。

    你了解陽明山桶柑的歷史嗎?多久?盛產期是什麼時候?
    桶柑應該已經超過一甲子,從華南引進,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為最盛時期,最好的時候都外銷到日本,農民會一擔一擔挑到北投集中市場去賣,整批喊價來賣,所以,北投是桶柑的大市場批發。
    後來,「黃龍病」加上交通發達,關西苗栗也大量種植桶柑,南部的水果運到北部,競爭力之下,桶柑種植就逐漸減少。

    你對目前種桶柑的農民工作內容了解嗎?
    種植桶柑的的農民,在農曆年前二個禮拜採收,可以採收桶柑三個月,好的時候可以到四個月,一直採收賣,會依大屯山系海拔300公尺開始採收,因低海拔成熟比較早,依序採收到海拔700公尺。高山的不見得好吃,依成熟度來看。目前還有五十戶,銷售多以訂購,或自己擺攤賣,大屯山系種的面積不大,只要盛產期一到,就會有人訂購,很搶手。

    陽明山的桶柑為什麼會愈來愈少?原因是什麼?
    經濟和年輕一輩外出工作為主要因素,因為大屯山系,地形陡峭,搬運不易,人工又貴,成本高,沒辦法和平地的農作物競爭。

    里長會想替他們做什麼努力嗎?
    農民的考量,我種植要賣給誰,是農民最大的苦惱,七、八年前就一直觀注這件事情,在地的農產,負一種使命感,著重無農藥栽培,從產業提昇,來教育農民,幫助他們。
    當大量採收時,農民到可以北投市場,一天大約可以賣一百斤,但警察開罰單,或把磅秤拿走,他們就不能做生意了,所以,我們會研發一些關於桶柑的食品開發,比較好的品質,就裝箱賣,品相不好的,做成加工品,來銷售,但一定要是沒有農藥的,做好食品的把關。
    這三年也陸續參加了「北投溫泉季」結合,跟溫泉里及協會合作,把北投在地的產業推廣,讓大家知道。

2014臺北市北投區立農國民小學-小橘子樂園

wwh@cc.lnes.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