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錄像藝術~(2016⋅07⋅30—2016⋅09⋅25)回莫村~學生心得

今天參觀錄像藝術的主題~回莫村,一個泰國的偏遠村落,民國黨為了監控共產黨而設立的諜報村,因為先總統蔣公指示士兵撤離,但卻暗地留在那兒,企圖反攻大陸。孤軍們沒有身分,在歷史中被眾人遺忘。他們雖然想回家,但回不了家。為了居住,他們得協助泰國政府掃蕩泰國共產黨,回來以後為了餬口,開始種起罌粟花,並協助毒梟運送、販賣毒品,因為此地是個老兵、資深情報員家屬聚集的地方等等,所以美國秘密的支持中華民國在回莫村設立情報局。作者長期的在探勘回莫村,希望大家可以關注這個地方。(禎彥)

今天我們來了解錄像藝術是什麼?錄像藝術有分很多種,作品是由藝術家本身去拍攝紀錄故事過程,以錄像方式敘述出故事內容,今天來到「鳳甲美術館」體驗許家維錄像藝術個展–回莫村。
回莫村是藝術家許家維由2011年~2016年策畫拍攝的錄像藝術,許家維來到泰國清邁鄉下回莫村孤兒院,用小朋友的角度去訪談一位真實身分為情報員的牧師在做情報員時候的真實經歷,就是把這群小朋友變成拍攝團隊,許先生再側錄拍攝這一群小朋友學習製作壁毯過程,藉由錄影紀錄生活的錄像藝術,當時他們都不知道這到底是甚麼,由於人數很少,所以一到六年級全部並班一起學習共同完成,這個學習影響他們很多,他們開始愛上拍攝,愛上了錄像藝術,也學會了製作壁畫和如何使用縫紉機。而錄像藝術有著千變萬化的種類,只要你有興趣,一定可以把這個錄像藝術做好。
今天在這了解有關回莫村錄像藝術的過程,原來錄像藝術種類那麼多種,原來錄像藝術可以從不同角度敘述出不同的故事,真的很有趣,有機會我也要來做做看錄像藝術。(葦倢)

在鳳甲美術館裡,光是邱爺爺的收藏就已經非常多了,而現在展出的是回莫村的相關展覽。回莫村的隔壁村滿星疊的首領是昆沙,昆沙是個有點矛盾的人,因為他是毒品大王,可是他卻不讓自己村裡的人吸毒,如果被發現的話,還會被嚴重處罰呢!
回莫村的隔壁村有一個昆沙博物館,以紀念他們的首領昆沙,因此回莫村的老兵們也想要一個博物館,可是因為他們的材料與經費不夠,加上各方考量,所以藝術家只蓋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很酷,它在地底下插了好幾根管子,而這些管子都接在一根最粗的管子上, 而雨水就會流到那些管子裡, 象徵著所有的秘密都會回到情報局。藝術家覺得博物紀念館不一定只能是大家都能進去的建築物,所以藝術家就把這個紀念館做成像情報局一樣的模型。(欣儀)

聽完錄像藝術主題~回莫村的講解,讓我感覺到凡事要靠自己的力量,不可以只靠別人的幫助去完成任務,所以絕對不可以懶惰,因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並且要時時刻刻懷著感恩的心,來謝謝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又萱)


我們來到錄像藝術「回莫村」的展覽,回莫村是由中華民國國民黨之前,在國共內戰時的士兵,留在泰國邊界人組成的村落,國民黨撤退到臺反灣時,叫他們留在那裡,以便隨時反攻,可是一眨眼就過了幾十年,都沒有接受到反攻的訊息,做這次展覽的藝術家,為這群勇敢的戰士拍了紀錄片,讓大家都知道這群人的存在,這群人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村落有一個紀念他們的博物館,藝術家就為他們做了一個永遠都做不成的設計,讓他們擁有一個永遠期待、開心的事。參觀這次的展覽,讓我了解了更多的事,真是獲益匪淺。(于豪)

這個錄像藝術展覽的名稱叫「回莫村」他是在訴說國共內戰時,國民黨節節敗退,部分國民黨政府軍由雲南撤退至緬甸,原本二十多萬人的軍隊,在匆忙的撤退中只剩下兩千多人,這支部隊在泰緬邊境的金三角一帶逐山而居。為了生存下來,他們開始種植一種能提煉出毒品的植物,名叫「罌粟花」他們將毒品提煉出,並外銷,由於產量佔全球的80%,使他們成為世界毒品中心。
田約瑟牧師原本是國軍中的一員,他感受到孤兒的無助,於是開始收留他們。隨著數量逐漸增加,並成立了「自強之家」開始了他的佈道生涯,原來錄像藝術拍成這樣的影片也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意義存在。(璽喆)

這次的錄像藝術特展是回莫村,是敘述一群老兵滯留在對岸的故事,在那個年代人民的辛苦,清楚的烙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在國共戰爭之後,有一支軍隊留在泰國,幫助國民政府探聽共產黨,希望有機會反攻大陸。後來,有人發現在泰國的清邁有一些會說國語的人,於是許家維攝影師就去拜訪他們,原來是一位牧師創辦了一間孤兒院,名叫自強之家。這個地方以前是情報局,攝影師想知道情報局的建築是怎樣的,居民說要做給他看,不過因為他們不會做模型只會做實體,所以還尋求了建築師的幫助,才完成了現在展覽的情報局模型。
我覺得在戰爭時期的人民都很辛苦,很慶幸我生長在這麼舒適的環境中,希望在自強之家的孩子們也能快快樂樂的長大。(若涵)

參觀錄像藝術~(2016⋅10⋅15—2017⋅01⋅08)負地平線~學生心得

我最喜歡「追月」,因為它裡面在描寫來臺灣工作的看護,其中,有一個看護說:他們的國家兩個月的薪水,就等於我們臺灣一個月薪水,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都很願意待在臺灣,所以大部分的外來看護都留在我們的臺灣,還有一些人在這邊定居下來。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用瞧不起的眼神去看他們,應該把他們當成臺灣的一份子,而不是去排擠他們,把他們當成外來人,來歧視他們。他們要犧牲所有的時間,去取得微薄的薪水,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怕吃苦的精神。
第二個是「遠方此地」,影片在描寫一個做麵包的師傅,生長在一個貧窮又有暴力頃向的家鄉,來到智利賺錢養家,他非常勇敢,遇到困難都會慢慢克服,這位主角非常堅強,不但克服了挫折和瓶頸,還勝任了一份工作,我以後要在各行各業裡,成為一位出色又優秀的人。(又萱)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參加一個名叫「負地平線」的展覽,他是在介紹錄像藝術的一個展覽。當我們走進「黑暗」的展場中,裡面有非常多的作品,個個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有兩件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其中第一樣是一位智利人名叫:芭芭拉.奧丁格,所做的作品:「遠方此地」,內容是為了傳達彼岸他方的想像與落差。第二樣是我覺得非常有趣的一個,名叫:「眼」這是由兩位日本人所做的作品,他們倆使用特殊方發,將自己的影像與google地圖結合,影片中他們手中拿著遊戲機,一邊吟唱著歌曲,並不斷地在路中穿梭,是個非常有趣且有創意的作品。(璽喆)

這一天老師帶著我們到鳳甲美術館欣賞目前正在展覽的「錄像藝術展」。錄像藝術可以用很多種方式呈現,可以每到一個地方拍攝幾張照片最後把每一張照片串連起來變成一部短片,當然也可以在紙上繪畫圖案,每一張畫一些,畫好後再快速的翻動,就會變得很像一部動畫。
在鳳甲美術館,我欣賞了兩部錄像藝術的影片[眼]和[遠方此地],我比較偏好[眼],他的作品是有兩位演員,他們每跑過一個地方就會出現google地圖上的紅色標示,他們的步伐非常的驚人得快,當他們乘坐在火車上時,就會呈現從火車前頭拍攝到的景象,到哪裡景色就會隨著變動,是個很特別的作品,讓我感到非常的酷。另一個作品[遠方此地],設計者把一位來自海地的麵包工人,因家鄉大地震之故,如此惡劣的環境迫使他不得不到別的國家工作。這個作品的理念是[家]成為移動的源頭,然而許諾的天堂從未來到[家],最終仍然成為回不去的地方。
錄像藝術是個很現代化的呈現方式,串連這些深具指標創作內涵與精神啟示的藝術。此次所欣賞到的各個作品對我們將要製作的錄像藝術有極大的啟示,今天真是收穫良多。(欣儀)

眼,它是由兩位九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這個作品跟google地圖的定位有關,在時空壓縮全球一體狀態之下他們所經過的是無法辨識得地景、地域或國家,可以是任何真實地點,畫面中是他們拿著遊戲機一邊唱著歌曲,一邊迅速移動,穿越高速公路、隧道和鄉村等,從沒有人的鄉村到城市的高樓。
我覺得他們是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創造出在無邊界、無阻礙快速地優遊於虛擬世界一路前行,此創作是想告訴我們,要如何快速的知道地點、方向、距離及時間。(智謙)

今天老師帶我們來到鳳甲美術館欣賞負地平線2016國際錄像藝術展,錄像藝術是一種有動畫、影像和聲音合起來的現代藝術,他不需要有口白和劇情,但在這短短的影片中卻藏著無限的意義。我覺得這次最有趣的作品是遠方此地,一開始有一個人在切麵糰,我還以為他要介紹當地美食,不過作者要表達得是受天災影響的家庭,已經無法挽回他們真正的「家」,他用粗糙黝黑的手和潔白的麵糰形成對比,讓觀眾能感受到越洋移工的辛苦。錄像藝術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又有創意的表現方式,現在網路發達,作者們也能透過科技讓更多人知道他們對藝術的愛與熱誠。(若涵)

在錄像藝術展內有很多件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高山明的北投異托邦,它是在跟大家說:如果想去北投那裡觀就打[摩托計程車] 的公司電話,並告訴他們地址,就會來把你載去想去的地方,我以前還不知道有這種方便的方法,現在經由它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以前就是這麼方便的運輸工具。(秭綺)


錄像藝術是鳳甲美術館的經典之處,沒看過鳳甲美術館展覽的錄像藝術,不可以說你來過!這次鳳甲美術館的主題是「負地平線」,錄像藝術是一個可以呈現出「動」的作品,因此藝術家們拍攝出了世界裡,「移動」的東西。
其中我最喜歡「在路上」這個作品,藝術家早已投入攝影這個行業,藝術家初期以社會的關懷與對社會不公不義的批判為作品,後來發覺相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從在相機後拍攝影片,改為從相機前紀錄生活。這部影片花費了25年的時間,編輯成15分鐘的錄像藝術,讓我看了超級驚訝!使用25年的時間換取得來的作品,真的是得來不易啊!(于豪)

講到錄像藝術,一定要想到韓國的白南準,他是錄像藝術之父。錄像藝術,是種利用動態圖畫和影像、聲音資料的一種藝術,類似短片,這次的展覽『負地平線』舉辦在鳳甲美術館11樓,展覽內容有蒐集了許多錄像藝術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眼﹞這個作品,作者從幽暗的隧道走到道路上,從高樓林立的百貨,到偏僻的鄉村,透過特殊方法讓Google的足跡顯示於街道之間。錄像藝術是現代人全新的創作方法,希望有更多人會參與這項藝術創作。(禎彥)